“玄龄、辅机!”
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低眉思索之际,李世民忽然微笑开口。
两人齐齐向李世民望去,拱手一礼,并未言语敬待皇帝下文。
李世民轻击书案,看向两人缓缓说道:
“当今虽不至四海升平,也算边疆抚宁。故而,何以衡度国富民强?两位各陈三要,朕欲闻其详!”
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闻言正襟危坐,好似三甲考生面对殿试一般,心思百转。
“玄龄请先!”
“辅机先请!”
此二人不愧为相交多年挚友,心有灵犀般为对方着想,相互谦让绝不抢人风头。
“哈哈哈……”御书房内三人同时笑了起来。
随即,房玄龄起身,并整理衣冠向李世民行一礼。
“臣观三朝兴亡,窃以为强国之本要,犹如夯土筑基。”
“其一,在于粟帛盈仓。一夫不耕或受其饥,一女不织或受其寒。故臣以为,强国之首要在于粮食;
其二,在于刑赏昭明。昔汉文除肉刑而天下恸。今贞观律当效周公明德慎罚,赋税如衡器,不偏富豪,不倾贫户;
其三,在于牧守择贤。县官苟非其人,则立见凋敝。严考功簿,若有贪渎者当白刃悬其颅顶。”
房玄龄国富民强三要陈述完毕,向李世民恭敬一拜。
李世民微微点头回应,抬手示意房玄龄归座,转而看向长孙无忌。
长孙无忌整理官袍出列,向李世民致礼。
“玄龄所论以固本强国,然臣亦有拙见。”长孙无忌陈述前,先点评房玄龄论述并向其拱手一礼。
“臣论有三,其一:烽火熄而驼铃彻。
东突厥南窥,吐蕃鹰视。我大唐帝国当效汉武置河西四郡,护商贾如龙脉,则胡商献珍宝于市;
其二,版籍清而绝隐户。前隋大业人口虚浮,使童子入册,弱孺录籍。
则调租庸之米帛,犹如渭水滔滔不绝,以致民不聊生;
其三,孔孟之道铸民心。臣昔时得闻洛阳城头旗帜每十日五易,皆因礼崩乐坏。故各州县学校建成,当使幼童亦闻孝经而忠陛下!”
长孙无忌语毕作礼回归原位。
御书房针落可闻其声。
“哈哈哈,好!”十数息过后,李世民仰头畅笑,“玄龄持夯杵固我社稷,辅机执吴钩以镇八荒!”
“我大唐帝国何愁国不强,民不富?”
尽管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二人所答,与苏尘功德系统给出的,国富民强三大指标出入甚大。
但,身在其位,两位宰相所论更加贴近现实。
房玄龄与长孙无忌正要起身客气几句,李世民再次开口说道,“关于国富民强指标,朕亦有三论,说与两位参详!”
“臣等俯首躬听陛下高论!”两位礼数周到有加,坐在书案边俯道拜道。
李世民起身走出书案,来到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跟前。
两人当即起身,模样谦卑有礼,静待圣言。
“朕尝闻管子有言:‘仓廪实而知礼节’。是以国富民强之首要,粮食产量耳!”
李世民说完观察对面两人反应。
“陛下圣明!”房玄龄与长孙无忌思索之际,一时之间竟然疏忽大意,忘了给皇帝点赞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我的小小新娘 凉生,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第1部 倾泠月 苍耳 红颜不寿 天已微凉 凉生,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4之明月归 开局废了,我开启最强进化 梧桐那么伤 三年,我们在一起 你听,记忆的钟 凉生,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第2部 谁教白马踏梦船 美人如玉剑如虹 天霜河白 兰因璧月 凉生,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第3部 凤影空来 且试天下 神明的献礼